如今,大家都想结束这场战争,但问题在于,如何结束,结束后形势如何,没有人愿意先让步。美欧一直在推动谈判,乌克兰也在期待和平,但俄罗斯虽然表示不反对谈判,实际上,一旦真要坐下来谈,最大的难题马上就会浮现:领土问题。这也是特朗普和普京在讨论时绕开的话题。没有触及到核心的领土争议,纸面上的和平协议不过是“空调里的暖风”,让人感到舒适,却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。
与此同时,战场上的局势依然紧张。9月12日,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开始了“西部-2025”联合军演,第一波俄军已经抵达波兰边境,接下来还有更多兵力将跟进。演习的范围不小,白俄罗斯、巴伦支海和波罗的海都会成为战场。对面,北约也没有闲着,波兰主导的4万名士兵夜以继日地加强边境防御,铁丝网、封控线一层层铺设。这种局势,就像两边的人擦了擦桌子,准备重新进入对抗状态——谈判的大门敞开着,但战斗的准备也没有放松。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,它的目标很明确:避免在其他地方开辟新的战线。只要俄乌战争没有结束,普京不会去在阿塞拜疆、亚美尼亚等地四处挑衅,能忍则忍。这背后有着明显的原因——2025年上半年,俄罗斯的GDP预计增长只有1.2%,远低于之前预期的1.8%,也低于2023年的4.08%和2024年的4.34%。经济下滑,俄罗斯的战线必然需要收缩。 不过,俄罗斯的“忍”并不等于软弱,战场上的胜利仍然是谈判的筹码。俄罗斯继续发动轰炸,必要时还可能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,以此通过战果来增强谈判中的话语权。即使需要作出某些让步,底线依然要通过强硬的态度来捍卫。 而在乌克兰,局势的紧张也同样显现。在敖德萨的夜空中,伊朗制造的“见证者”无人机如蝗虫般袭向乌克兰的SOCAR油库,爆炸声不断,火光照亮了夜空。这并不仅仅是乌克兰设施遭到攻击,更涉及到阿塞拜疆在乌克兰的投资,甚至可以说是向阿塞拜疆发出了警告。阿塞拜疆一直公开支持乌克兰,提供油气和基建等方面的帮助,基本上成为了乌克兰的“后勤支持”。而美国在高加索地区推动的“特朗普走廊”计划,也让阿塞拜疆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定。美国的支持让阿塞对俄罗斯发出更强硬的言辞,甚至威胁派兵援助乌克兰。 这一切背景下,俄罗斯不得不作出回应。2025年6月,俄罗斯在叶卡捷琳堡逮捕了50多名阿塞侨民,过程中造成了两名阿塞侨民死亡,阿塞拜疆的民众怒不可遏,随之爆发了外交纷争。阿塞拜疆还宣布对俄罗斯的记者进行拘捕,关闭了所有俄文化活动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也在美国的斡旋下签署了停火协议,支持由美国公司接管“特朗普走廊”。这些行动无疑是在俄罗斯家门口竖起了挑战标志,而俄罗斯的回应则是对SOCAR油库的打击,这既是一种报复,也是一种警告,表明俄罗斯并不打算让局势进一步升级。 普京的风格一直以来都很直接,他喜欢通过行动而不是口头威胁来传递信息。对于任何威胁,他都不会轻易退缩。在波兰领空的无人机事件中,俄罗斯直接回应了波兰和北约的挑衅,数万名俄军已集结在波兰边境,仿佛是在告诉对方:“我们已经看到你们的动作。” 与此同时,俄罗斯的空袭力度并没有减弱。俄军继续进行强力轰炸,图-95MS战略轰炸机和伊斯坎德尔导弹对乌克兰进行了攻击,敖德萨的火光再次证明了俄罗斯的态度:谈判可以继续,但只有通过战斗来证明谈判的价值。 欧洲方面则在借“无人机入侵”事件大做文章。波兰总理图斯克在10日警告,称这是自二战以来,波兰最接近爆发公开冲突的时刻。英国《卫报》也放大了事态,认为波兰的表态意味着启动《北约条约》第5条的可能性增加。此时,欧洲的态度似乎是将威胁最大化,再看对方是否敢于回应。真要进入第5条,那可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较量,而是要付出真实的军事和经济代价。 总的来说,当前的局势是谈判和战斗并行。一方面,和谈议程不断推动,另一方面,战场上的节奏依然没有放松。俄白军演继续进行,北约加大边境防御,而阿塞拜疆在美国支持下变得更加强硬,俄罗斯则通过精准打击在提醒对方底线。普京短期内可能不会在其他地区采取行动,但阿塞拜疆、亚美尼亚等挑衅者可能会成为他未来的“账单”,等俄乌问题得到解决后,再来一一清算。而目前俄罗斯对阿塞在乌能源资产的打击,更多是向对方传递的“红线警告”:别逼迫局势失控。 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