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3 年的蒙古沙漠,那太阳毒得哟,跟刚从炼钢炉里捞出来似的,晒得黄沙都发烫,脚踩上去能把鞋底粘掉半块。德国摄影师阿尔伯特・卡恩扛着他那宝贝相机,满头大汗地在沙丘里转悠 —— 这哥们是个 “摄影迷”,为了拍张满意的沙漠日落,硬是顶着烈日走了大半天,脸晒得跟红烧肘子似的。
就在他眯着眼睛找拍摄角度的时候,“咚” 的一下,脚底下踢到个硬邦邦的东西。卡恩疼得龇牙咧嘴,弯腰一瞅,嘿,居然是个老掉牙的木箱!这箱子看着得有好些年头了,木头都晒得发黑开裂,上面还蒙着一层厚厚的黄沙,孤零零地躺在那儿,跟周围光秃秃的沙丘比起来,别提多扎眼了。
“奇了怪了,这荒郊野外的,哪来的木箱?” 卡恩心里犯嘀咕,蹲下来想仔细瞧瞧。这一瞧不要紧,他发现箱子侧面破了个小洞,风一吹,居然隐约能听见里面有微弱的声音。卡恩赶紧把耳朵贴上去,这下可把他吓了一跳 —— 是人的呻吟声,细细软软的,听着还像是个女人!
展开剩余84%卡恩瞬间就慌了,这沙漠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把人关在箱子里,这不等于要人命吗?他赶紧伸手去掰箱子盖,可折腾了半天,才发现箱子被粗粗的铁链锁得死死的,那铁链子比他手腕还粗,锈迹斑斑却结实得很,他使出吃奶的力气拽,铁链子连晃都不晃一下。
就在卡恩满头大汗找石头想砸锁的时候,远处传来 “哒哒哒” 的马蹄声。抬头一瞧,好家伙,几个穿着蒙古袍、骑着高头大马的牧民正往这边赶,为首的大叔留着络腮胡,腰里别着把弯刀,看着挺凶。牧民们老远就看见卡恩在折腾木箱,赶紧催马过来,翻身下马就伸手拦住了他:“哎!你干啥呢?这箱子可碰不得!”
卡恩急得手舞足蹈,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夹杂着德语解释:“里面…… 里面有人!快打开,救人!” 牧民们你看看我、我看看你,脸上的表情跟吃了苦荞茶似的,复杂得很。好一会儿,为首的大叔才叹了口气,拉着卡恩到旁边的沙丘背阴处,慢慢跟他讲起了箱子里女人的故事。
这女人叫玛尔塔,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蒙古姑娘,以前日子过得还算滋润。她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牧民,俩人还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儿,长得跟洋娃娃似的,大眼睛长睫毛。每天早上,丈夫赶着牛羊去草原,玛尔塔就在帐篷里煮奶茶、做奶豆腐,小女儿在旁边追着蝴蝶玩,那小日子,说多惬意有多惬意。
可天有不测风云,一年前的一个早晨,丈夫像往常一样去放牧,结果半路上遇到了强沙尘暴。那沙尘暴厉害得很,黄沙漫天,连太阳都遮得看不见,牧民们找了好几天,连个人影、马毛都没找着,大家心里都清楚,恐怕是凶多吉少了。
家里的顶梁柱没了,玛尔塔的日子一下子就从蜜罐里掉进了苦水里。以前有丈夫在,牛羊有人管,家里的重活累活都不用她操心;现在就剩她跟小女儿,别说放牧了,连帐篷都快撑不下去了。周围的邻居都是热心人,偶尔会送点奶食、牛羊肉过来,可牧民们自己的日子也不宽裕,今天你送一碗,明天他送一块,时间长了,玛尔塔也不好意思总麻烦人家。
后来,玛尔塔听说当地有个权贵家里缺个帮着打理杂事的人,管吃管住,月底还能给点工钱。她咬咬牙,抱着 “为了女儿也要撑下去” 的念头,就带着小女儿去了权贵家。去之前,她还特意把自己最干净的蒙古袍找出来穿上,想着好好干活,说不定能攒点钱,以后带着女儿重新搭个帐篷过日子。可她万万没想到,这一去,竟把自己推进了火坑。
那权贵看着人模人样,穿金戴银的,对下人格外苛刻。玛尔塔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干活:先是去马厩喂马、清理马粪,那马粪臭得能把人熏晕;接着要去井边挑水,那水桶比她人还高,压得她肩膀都红了;然后还要做饭、打扫院子,从早忙到晚,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。稍微慢一点,权贵的管家就会扯着嗓子骂,有时候还会用鞭子抽旁边的柱子吓唬她。
可就算这样,玛尔塔也没敢抱怨 —— 她怕丢了这份工作,怕女儿跟着自己挨饿。每天晚上,她累得倒头就睡,可一想到女儿,又能咬牙撑下去。最让玛尔塔难受的是,那权贵总对她不怀好意,时不时趁没人的时候跟她说些不三不四的话,还想伸手拍她的肩膀。玛尔塔每次都赶紧躲开,心里又怕又急,只能盼着赶紧攒够钱,带着女儿离开这个鬼地方。
可没等玛尔塔攒够钱,这事儿就被权贵的妻子知道了。那女人也是个厉害角色,不问青红皂白,一口咬定是玛尔塔 “不安分”,想勾搭自己丈夫,还闹到了当地的官府。
那时候的蒙古社会,男人的地位高得很,尤其是有权有势的男人,说话比圣旨还管用,女人根本没地方说理去。官府的人听了权贵妻子的话,又看在权贵的面子上,连让玛尔塔开口解释的机会都不给,就判了玛尔塔 “有罪”,还定下了当地最狠的惩罚 ——“箱刑”。
卡恩听到这儿,气得脸都红了,撸起袖子就想去找权贵理论:“这也太不讲理了!明明是那权贵不对,凭啥罚玛尔塔?你们就眼睁睁看着?” 为首的牧民叹了口气,无奈地摇摇头:“小伙子,我们也知道这不公平,可那权贵有钱有势,官府都得听他的,我们这些小老百姓,能有啥办法?要是敢多管闲事,说不定连自己都得遭殃。”
原来,“箱刑” 是当时当地一种特别残忍的惩罚,专门用来对付他们认为 “犯了错” 的女人。把人锁进狭小的木箱里,扔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里,没水没吃的,白天晒得要死,晚上冷得要命,根本没人能撑得住…… 卡恩听着,心里一阵发酸,他看着那个破旧的木箱,仿佛能看到玛尔塔在里面无助地蜷缩着,眼神里满是绝望。
他还想再试试打开箱子,可牧民们赶紧拦住了他,说这是当地的 “老规矩”,谁也不能破,要是坏了规矩,整个部落都得受牵连。卡恩没办法,只能拿出相机,对着木箱拍了几张照片 —— 他想把这事儿记录下来,让更多人知道这里发生的不公,说不定还能想办法帮忙。
后来,卡恩带着这些照片回到了欧洲,一有空就跟身边的人讲玛尔塔的故事。没想到,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,好多学者、社会活动家都被惊动了。大家看着照片里孤零零的木箱,听着玛尔塔的遭遇,都气得不行,纷纷议论起来:
“这啥规矩啊?也太欺负人了!”
“凭啥男人做错事没事,女人就得受这么重的罚?这双标也太明显了!”
“不管在哪儿,人都该有说理的地方,不能因为谁有权有势,就随便欺负老实人!”
慢慢地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不公平的现象,还有人专门写文章、开讲座,呼吁大家一起努力,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规矩。卡恩拍的那些照片,也被印在报纸、杂志上,传遍了欧洲,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 “催化剂”。
再说玛尔塔,虽然最后没能逃过不幸的命运,但她的故事并没有随着黄沙被掩埋。后来,有人根据卡恩的照片和讲述,把玛尔塔的故事写成了小说、画成了连环画,还有人把它编成了话剧,在各地演出。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在遥远的蒙古沙漠里,曾经有这样一个可怜的女人,因为不公的规矩遭遇了不幸。
现在再想起这段往事,心里还是挺不是滋味的。那时候的女人,活得有多难啊 —— 没权没势,受了委屈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,只能自己默默扛着,稍微反抗一下,可能就会遭遇更可怕的事情。可反过来想,也正是因为有玛尔塔这样的故事,有卡恩这样愿意记录真相、为弱者发声的人,才让更多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存在,才推动着大家一步步去改变,去追求更公平、更合理的生活。
就像现在,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,都能凭着自己的本事找工作、赚工资,遇到不公的事也能大胆站出来说话,不用再像玛尔塔那样,受了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咽。这都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果,来得不容易啊!
有时候我会想,卡恩当年拍下那些照片的时候,可能也没想到,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举动,会让玛尔塔的故事流传这么久,会推动这么多改变。这也告诉我们,不管遇到啥不公平的事,都别轻易放弃 —— 哪怕只是把真相说出来、记下来,都可能成为改变的开始,都可能帮到更多像玛尔塔一样的人。
最后,希望玛尔塔的故事能一直被记住。不是为了沉浸在悲伤里,而是为了提醒我们:公平和正义,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得靠我们每个人去争取、去守护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更多像玛尔塔一样的人,不再遭遇不幸;才能让这个世界,变得更温暖、更美好。发布于:江西省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